【学习强国】刊发校长贺祖斌理论文章《以优化结构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

3月1日,学习强国以《【理论前沿】以优化结构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为题,刊发我校校长贺祖斌理论文章《以优化结构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文章从“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把握好我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优化布局结构加快培养各行业高素质人才”三个方面,深刻阐释了我区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举措。


文章指出,迈向新征程,问题与机遇并存,应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为新一轮改革着力点,推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助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建设壮美广西,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关键在创新,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从我区高等教育实际看,仍存在不少短板。迈向新征程,问题与机遇并存,应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为新一轮改革着力点,推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助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三五”期间广西高等教育获得高水平发展,但对照国内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新期盼,我区高等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加强内涵建设。


办学规模偏小。全区现有普通高等学校85所,其中本科院校38所(含还没转设的独立学院4所),专科院校47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38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区常住人口总计50126804人,平均59万人才拥有一所高等学校,同年全国平均值为51.5万人,而同处中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区相当的江西省,总人口比我区少约500万,但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05所。


办学层次不高。广西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只有1所部省合建高校,仅一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全区拥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仅14所,全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2020年全区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9083人,仅占全国招生总人数的1.92%,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774人,占全国招生总人数的0.69%。


区域布局不均衡。全区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南宁、桂林两地。其中南宁35所(含本科15所,专科20所),桂林12所(含本科9所,专科3所),其余12地市总计38所(含本科14所,专科24所),贵港、防城港两市目前仍还没有设置本科院校;百色、北海、玉林、钦州、来宾、河池、梧州等地高校均不到5所。


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2020年我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排名前五的学科分别是财经商贸、教育与体育、土木建筑、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五个大类。本科专业在校生人数排名前五的学科分别是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和医学,千亿元产业集群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等重大发展战略急需的生物医药、农林、交通运输、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能源动力与材料等学科专业布局不足,人才培养储备缺乏。整体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人才支撑能力亟待增强。


把握好我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关键时期。对标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要求,要把科教振兴战略落到实处,须切实把握多项利好政策叠加机遇。


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2021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突出优势特色、汇聚办学资源、促进要素流动,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教育部将深入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计划,着力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中西部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已开始成为民众的基本需求,社会公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更加旺盛,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推进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抓住国家推进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机遇,扎实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教育质量”。“十四五”期间,把握好我区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这一战略机遇期尤为紧迫。


优化布局结构加快培养各行业高素质人才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推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和科教振兴;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教育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区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内涵建设。


扩容增量,优化高等教育区域结构。首先,充分利用好国家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坚持“两极带动,多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加大南宁高教园区和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瞄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这一远景目标,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规模,服务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需求。其次,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合理新增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通过新建或高职高专升格、独立学院转设等形式,积极争取增设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高校,实现本科院校在设区市的全覆盖。另一方面以新建、成人高校转制等多种形式,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力争实现“十四五”末全区高校数量达到100所的发展目标。


提质增效,提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推进实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项目,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学位点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上予以重点倾斜政策,扩大学位点数量,提升办学层次。加强现有学位点内涵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承载能力,积极争取研究生招生指标,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特殊政策,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教改发展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重点建设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3所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以“一校一策”模式制定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实施方案,精准施策,大力推动广西“双一流”建设,引领带动全区高等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优化整合,完善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状况,建立专业人才供需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完善专业准入和结构调控机制,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预警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引导高校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各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围绕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立足广西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广西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民族文化产业等领域,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加快紧缺空白专业设置,提高专业设置针对性。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建设,鼓励高校部署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开拓新的办学领域,设置特色专业,为我区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文章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731331490233661367&item_id=14731331490233661367&cdn=https%3A%2F%2Fregion-guangxi-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